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二篇(八) (第6/8页)
阿, 其羽可用为仪。 这样看来,《渐》去掉“判词”无疑就是一首诗,不比《诗》里的诗歌逊色,更有诗之韵、诗之美、诗之意。《渐》同样以诗之手法,每段用鸿来起兴。这《渐》去掉“判词”,就是一首诗,变成了一首夫妻别离之情的诗。如《诗》里的《鸿雁》一诗,是抒发诗人的情感,其意变成了含蓄美。若加上“判词”就变成说理的文章,就成了判断推明事理的理论文章了。《渐》篇虽是讲述夫妻别离的故事,但这故事是明快向上的格调。通过对一对夫妻的夫征妻守,以鸿雁句句的起兴,更加深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渐》通篇没有哀伤,没有愁怨。作者通过夫征与妇守故事叙述,揭示出一个道理,夫妻别离,是为了保家卫国,也是守土有责,是应尽的义务。这不同于《诗》里一些单单描述别离之苦的爱情诗。此文的作者通过优美如诗的语言,讲述了保家卫国做出奉献精神的道理。并欧歌了默默守望在家乡的那位妻子的高尚情cao。如同当今流行的那首“十五的月亮”歌曲,所唱出的政治含义。 《周易》里有很多如诗之句,及如诗之文章。我们认为《周易》文章句子并不难懂,也没有什么神秘可言的。《周易》里一些文章句子是接近《诗》里的诗歌风格与写作手法,甚至比《诗》里的一些诗还易懂。我们就是要通过《周易》与《诗》里的诗歌来对比,寻找出《周易》产生的时代来。 我们通过《渐》文来看,就是一首优美地诗歌。而《诗》里也有一首诗,其名是《鸿雁》,不妨看看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与思想内涵。我们现将《鸿雁》一诗抄录如下: 《诗·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