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中卷 《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四十三) (第4/4页)

还不相信吗。”这里的比喻已然是围绕着“命题”而论,寓意排除阻塞视听,就能知民情,知国情,就会有正确的决策,就有了保护与保障,也就不会有什么险情与悔恨。

    “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苋”:一年生草本,苋菜。“苋陆夬夬”:苋草长在道路上,应尽快除掉,避免阻塞道路。这是借物比喻,寓意排除阻塞视听的东西。“中行无咎”:不偏不倚行事,就没有害咎。

    “无号,终有凶。”

    本句是从相反一面阐述言路被阻塞的后果,这是说“再没有了警报声音,灾难终于发生了。”为何会“无号”呢?只有是阻塞了视听言路,政治腐败了,集权了,才下情不能如实的上达;而上面又会偏听偏信,不能“中行”,其结果就导致凶险出现。

    本篇是围绕着言路视听来阐释其政治道理,若言路渠道不畅,蒙蔽视听,政治上自然会是“终有凶”的结果。本篇强调的是工作做细,防备做好,反对兴兵,反对独断专行。倡导广开言路,就会听到下面的真实情况。相反就没有了警号声,将会听到的是假大空,这就是“无号,终有凶”的结局了。这里是多么强的政治忧患,本篇就是通过正反两方面,来讲述言路视听上的利害关系。《周易》作者在淳淳告诫治国安邦的君子们,牢记什么是有利的,而什么是有害的。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