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六篇(九) (第2/6页)
由此观之,我们的先秦时代,并不缺少思维上的这些条件,我们的古典哲学已然是理性的思维活动。但为何我们的思维方式却与古希腊哲学的思维方式不同呢? 古希腊哲古典时期文化的核心是求知,哲学是爱智的学问,其主要内容是对世界及其事物本源,本质及其原因的探索认知,其思维取向不是以实践经验为依据,而是努力寻求理性解释。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适应这一文化需要,提供了科学证明的方法。而中国的古典哲学不同于古希腊哲学,中国古代哲学不是“爱智”,而是“爱治”。其核心是伦理道德政治学。把伦理道德尺度作为治国纲纪构想建设。其基本思维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以及实践中的经验,而不是探索知识,当然也产生不了自然哲学,也就没有自然科学。这又与中国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无关系。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活动中逐渐强化了主体意识而推重实践经验,开发出了意象思维和经验思维。 关于人类原始思维的研究表明,原始人思维的最高状态是意象思维。意象是事物的形象在心理活动中的概括反映,运用意象思维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却能从事“意象”推演,亦即凭借头脑中的意象从当前情景中的意象联系而想象到一种新的意象联系。 意象思维和经验思维是中华民族所擅长,中国传统哲学的建构也较多的运用这两种思维方法。 《周易》哲学,正是运用意象思维与经验思维的结合,这是先民的传统思维模式。《周易》哲学不但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隐喻与借喻)而且还及其推重经验。不过比喻思维自然离不开丰富的经验积累,这正是先民的思维传统。 研究东方民族思维特征的日本学者中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