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一) (第5/10页)
看似拖着一条取象尾巴,那只不过是用“八种物象”点出《周易》里名称,而实乃是通过《周易》每篇文章的思想内涵阐发出一句经典的政治道理。同样有没有取象并不影响所阐发出的君子之理,不过这种取象释《易》(即《周易》),对后世《易传》与“易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除去完全把《周易》当成筮卜之外,历史上注释《周易》总不外是“象”“义”结合,只是孰重孰轻而已。 如“大象传”里对《乾》的阐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说明《周易》一书里的《乾》文,在《大象》作者时期,是以“键”做名称。这个“键”名称还保留到帛书《周易》抄本里。可是在《左传》里记载,即《昭公二十九年》里记载的蔡墨回答魏献子问龙一事,而引用《周易》里的句子就是《乾》里的内容,并且称:《乾》之“姤”。说明在韩宣子看到“易·象”,《周易》第一篇文章之名,已有“键”改称《乾》了。但“键”称还会有不同的抄本流传。这里说明《大象》在阐释《周易》第一篇文章时说的“天行健”中的“天”,是取象,而“键”是名称。“天行键”是点出《周易》第一篇名称。而“君子以自强不息”,则是阐发出“键”(后称“乾”)文的思想内涵。“大象”产生的最早,其作者是理解周易的思想内涵,所以“大象”文是发展了《周易》里的“君子”理念。但“大象”作者的时代,已是将《周易》里的“六十四画符号”纳入了“八种物象”(即后来所谓的“八卦”),巫史用“八种物象”来比类联想卜筮人事吉凶,而学者以“八种物象”来比类阐释事物的道理。而“大象”的作者,自然受取象比类思维的影响,不忘以取象来点出《周易》每篇文章的名称,而通过每篇文章的内涵阐发出一句经典的政治学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