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十四) (第4/4页)

这里的“厥”是代词,指代丰收的地方。“交如,威如”是指上下融洽和谐之意。这里还是在讲,农业丰收后,要反对那些不正确的观念,要以爱去和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相处,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局面,这样才是正确的(吉)。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最后句子的意思是“农业上有了风调雨顺,没有不大丰收的。”这里的“天佑”,确实是古人的认识观,也确实是靠天吃饭的真实反映。这里的“自天佑之”也体现了对自然重要性的认识。而从全篇内容来看,更体现的是人的能动性。这里的“自天佑之”是指农业上不出现自然灾害,而与那些纯粹靠天保佑的迷信是不一样的,这里希望的是风调雨顺,是天(自然)给予佑助,而没有迷信。

    “大有”篇是为君子讲述的农业丰收应遵循的原则问题。在相对于非常原始的农业生产里,能得到丰收的年景,确实要“天”的“佑之”。“大有”通篇而论,并非宣扬迷信与天命,而是理性与辩证的思想。“大有”里所讲的农业丰收情景,反映了西周社会面貌,农业上的丰收果实是“大车以载,有攸往”,这反映了丰收的果实交到指定的地点。这指定的地方,是“有国”,“有家”的封建主,而小人(劳动者)是不能享有的。作者并不是站在维护“天子”或封建主(诸侯)的立场上,而同情的是劳动者。这无疑体现了作者的进步思想。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