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六章 山寨的勋章 (第7/11页)
来:“你们看看,在螺旋桨时代,米格机根本就是打酱油的,到了喷气机时代,就开始大放异彩,还不是因为米高扬有个哥哥,在莫斯科当高官。你们再看看雅克夫列夫设计局,在螺旋桨飞机时代,那么牛气,到了喷气机时代,咋就成边缘状态了?只能研究产量稀少的垂直起降战斗机?” 众人很是感慨。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米库林,这位老毛子著名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师出生于1895年,他的生命轨迹,离不开他的舅舅,大名鼎鼎的儒科夫斯基。 米库林从小就很努力学习,成年之后,在舅舅的帮助下来到莫斯科,进入著名的高等技术学校学习。他参加了舅舅亲自领导的“儒科夫斯基科研小组”的活动。(关系重要,能力也很重要,两者兼具,那就前途远大。) 这个小组很牛气,听一听里面的人就知道了:图波列夫、尤里耶夫、斯捷奇金…。 很快,米库林就开始大显身手,他和表哥斯捷奇金一起,设计出了一台功率为300马力的АМБС-1型两冲程发动机。在当时来说,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绝对是妥妥的大功率发动机。 1921年,米库林应邀到发动机科学研究院航空发动机处工作,两年之后成为航空发动机设计师,再过两年,就已经是主任设计师。 1936年,米库林成为发动机科学研究院的航空发动机总设计师。在他的领导下,大名鼎鼎的am-35发动机横空出世,二战之中,很多名机,比如伊尔-2强击机、米格-3歼击机都装有这种发动机。 到了1940年,在米库林的运作下,航空发动机处和制造工厂从发动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