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_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3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38节 (第6/7页)

不去。

    况且现在还好,以后这种汉代陶器就属于二级文物,不允许买卖,更不可能卖上价了。

    不过初老太爷让初挽过来,其实是想让她练手。

    高古瓷的胎体比起后世的青瓷,有个特点,是逐条成型的,这就和后来青瓷的整条成型不同,修补自然也就不同。

    初挽先研究了一番,又和易九爷商量着,用泥巴搓成条,混合了草糠麦麸和沙粒,用这种搓好的泥来修补,这就需要把泥条和原本的接缝捏在一起,要精准地掌控原本陶罐和新泥条的热胀冷缩,以达到最完美的修补效果。

    同时还要考虑到胎体和陶罐釉水的收缩力问题,不能影响现有釉水,以免产生龟裂纹。

    这自然是慢工出细活,很需要一些功夫。

    易九爷在这里陪着初挽,慢条斯理地修补,那边陆守俨和陆建时便坐在东屋,由易家的儿子陪着,随意吃几个海棠果干。

    陆守俨叔侄二人坐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从这屋可以看到旁边的杂物间,摆得满满当当,有不少瓷器,酒坛子筷子篓调料罐什么的,瓦缸瓦盆,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诸如银锁牛角梳子什么的。

    这易家儿子叫易岱云,看着一脸和善,见陆建时往那边杂物间看,便笑着说:“都是一些粗货,不是什么好玩意儿,这些黑瓷都是晚清时候的,大部分也都破损了,没办法,经过那些年头,好东西都没熬下来。”

    陆建时纳闷:“这么多老玩意儿,怎么不去开个店来卖,倒是堆在这乡下?”

    这显然是外行话,易岱云憨厚地笑了笑:“现在虽然改革开放了,但是这行当,也不是谁都能开店的,我们这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