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荣成县 (第4/6页)
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等虽未裁撤,但卫官的世袭制被废除,成山卫、靖海卫只设守备1人,负责管理卫中事宜。 清康熙二十年裁卫一事又提上日程。威海卫的绅士以威海是军事要地为由,要求保留。 康熙帝看后认为此事不易cao之过急,裁卫之事再一次被搁置。 清雍正三年裁卫之议又起,兵部行文裁卫。贡生吕曰卓冒昧渎陈,要求不裁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于是此三卫又保留下来。 到了雍正十二年河东总督王士俊奉旨率员到登州裁卫,达成了裁卫。 雍正十三年四月,兵部议定后,雍正帝下诏裁卫,设荣成、海阳二县。至此,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全部裁撤。wap. 清乾隆元年荣成县第一任知县、江苏进士罗克昌到任,着手修复城门、城墙、县署等建筑。 并开凿护城壕、修复环城跑马道。他将原成山卫守备署作为临时县衙门,随后在成山卫旧址修建荣成县衙与县城。 乾隆二年县衙建成,县衙占地东西100余米,南北50余米,朝南开有1个正门、两个侧门。侧门内左有土地祠,右有监狱,其偏东方向为典史署。 正门最为气派,内有仪门,进仪门有大堂三间,为知县升堂理事之处,堂后即知县宅邸。 县衙内还设东西廊房,为办公之处。乾隆四年县城修缮完毕。 北城门之名继续延用“武宁”,东城门之名由“永宁”改为“永泰”,西城门之名由“迎恩”改为“天顺”,南城门之名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