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百八十二章 国是 (第3/6页)
:“当年太宗皇帝曾云,若天下无事,当尽蠲百姓之租赋。如今西事稍缓,三五年内不用兵,当行管仲之法纠之,约取而广施,如此方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韩绛下意识地道:“难矣。” 章越道:“韩公,此事不难,只要能让吕吉甫罢相便是!” 韩绛目光一缩,看向章越,章越随即迎上了韩绛的目光道:“韩公,国是乃天子与士大夫共论,是定取舍合定,昔天子以王介甫之论为国是。” “如今王介甫罢相,是相公还是吕吉甫来主持国是,天子心底也在衡量。这国是即是国论,国论之争,是生死存亡之地,一步也退让不得啊!” 国是出自公孙敖的‘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一旦‘国是’确定,赞成国是的官员便留,反对的便被罢,甚至连异论相搅的祖宗之制都要向这条‘国是’让步。 所以罢吕惠卿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国是。国是之争,说到底就是权力之争。 吕惠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国是。 官家认为他是王安石变法的继承者,他是新法的护法善神,所以这是相较于韩绛,章越的优势。 司马光为什么输过王安石,不是其他,就是输给了国是。其余旧党纷纷力劝不能改变天子心意,也是陆续出外,这也是输给国是。 所以要对付吕惠卿,用一般的办法都对付不了他。 只有在国是打倒他方可。 章越说到这里,终于稍稍触动了韩绛。 他意动道:“且容我想想。”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