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5  (第1/4页)
    上乐、舞, 则不是仪礼司本部的人负责。遣专门的歌女来活跃气氛, 是教坊司的工作——教坊司仪礼司之间的联络、人员派遣, 自然也有旧例。    京师应天府,由宣武帝亲自下令, 工部建造, 陆续建有酒楼十六座。    京师城西有许多酒楼,但那都是民间商人开办。    工部所建的这十六座酒楼, 乃是朝廷督建, 完成后经营仍由民间百姓自主进行, 朝廷只收课税,旁的一概不管。    若论京中酒肆最为繁华之处,江东门外的这十六座酒楼, 实在是当仁不让。    宣武二十七年,所有酒楼建成后, 天子曾赐百官宝钞, 令其在醉仙楼饮宴。    宣武帝亲孙、当年也是微服出行一把好手的祁元询,对这十六座酒楼, 都大致是有个数的。    因为经营并非官方负责,是以某些酒肆为了揽客,实在是奇招迭出。    那种专设侑酒歌女的酒肆暂且不提, 十六座酒楼中, 还设有专门招待外国使节的, 是为来宾楼与重译楼。    朝鲜使团入京,就是在重译楼宴请的他们。    使团中地位最尊之人,毫无疑问是靖安大君李芳远,此人正值而立,长得颇为俊朗,额头宽阔,鼻梁也很高,也难怪光幕所显示出的朝鲜史书记载上,会言其“隆准龙颜”,这是标准的贵人之相。    朝鲜使团到达京师后,头一天晚上在大周安排的使馆好好休息了一番,次日就得到了皇太孙的宴请。    这可是从前从未有过的优待。    就算朝鲜事大周甚恭,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殊遇。    说得难听一点,朝鲜除了明面上听话这一点,也没有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