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超个体化 (第1/5页)
超个体 简单来说是紧密的集体。 当你在野外发现一群鹿群,也许你发现的并不是‘鹿群’,而是一群碰巧凑在一起的个体。 它会自己捕食,采集资源,繁育后代,自己思考,但并不会细致分工,集结为一个社会整体。 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超个体,即真社会性生物,则有这三个特征。 繁殖分工,世代重叠,社会化抚养。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超个体化,这样有什么好处? 答案是资源,即可持续发展。 而问题出在寄坏虫上,你看见的一群寄坏虫,并不是真正的虫群,它们没有社会性,可以说是人为强制影响下硬凑在一起。 甚至可以说,寄坏虫并不是真正的昆虫,也没有社会性,这种高度特化的物种,有别于美姬见过的任何一种自然物种。 它们的族群,是没有未来的。 在野外任何一个地方,你都不会看到哪怕一只野生的寄坏虫。 它们一族的发展是跟宿主深度绑定的,当一名宿主的死亡,也就是虫群的毁灭。 每个油女一族的孩子,会在幼年时期获得寄坏虫的虫卵。 当孩子成功提取出查克拉那一刻开始,也就意味着一个虫群的崛起。 查克拉会使虫卵孵化,从中爬出寄坏虫的成体。 也就意味着,这种虫子,出生即成年。 那么,问题来了。 谁扮演了繁育的角色。 成体的寄坏虫? 不,成年的寄坏虫只会交配并产卵,接下的事并不关它们的事,这是协同进化后高度特化的结果。 宿主扮演了养育虫子至成年的母亲角色,哪怕这种虫子没有幼体,是在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