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清穿之咸鱼德妃小食堂 第71节 (第6/10页)
”胤礽越发好奇起来。 那人嗤笑一声, 自嘲地摸了摸胸前的刺绣鸳鸯补子, 开口道:“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 在这京中,不算什么……我不过于这官途无用,遭人排挤,这才缩在这片地方,闲来替人做些小玩意……实在是虚度光阴……无用至极……” 紧接着便是一串含着醉意的含糊不清的醉话, 胤礽努力听了半晌,才勉强分辨出他在说着自己年少白丁入伍, 少时便得赏识, 得皇上亲自召见, 自以为能靠着自己的本事平步青云,不想却被同僚排挤嫉妒,每日憋屈度日,这才喝酒以解忧云云。 胤礽听了前半段,便能猜到后半段了。这样的故事他实在是听得太多了,他在养心殿中跟着皇阿玛听政,也亲见皇阿玛以赏识之名召见过不少英才。 这些英才初入宫时,都是眼中炯炯有神,充满对前路的期许,一副对皇阿玛的赏识感激涕零,希望能在官场上大展拳脚的模样,只可惜,这样的血气方刚、意气风发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这些多在南书房、养心殿行走的官员们便个个言语踟蹰,畏首畏尾,圆滑合群起来,眼中闪烁的光芒也都消失不见了。 大清人才如过江之鲫,皇阿玛对他们的使用也多是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当一颗曾经闪耀的珠子在皇阿玛眼中失去光辉时,便会被弃之不用,唯有世家出身的官员,方能在朝廷长久地扎根。 而自己眼前之人,显然就是一个正在被官场磋磨得渐渐失去光辉,以醉酒来麻痹自己的明珠。 不过比起旁的文武官员,这翰林院侍讲倒有一点不同:旁的文武官员在对官场失望时,大多会放纵自我、同流合污;而这一位呢,除了放纵自己喝酒之外,还至少会造些神奇器物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