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见 (第6/16页)

法上答。而林侯官主张变法在于通商惠工,那么生财有大道,即谋利也。

    义,利也。这是墨子之言。

    尽管不是儒家经义,但剑走偏锋可以令考官耳目一新。

    温体仁稍稍有了思路又看下一题,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圣人言只要能求富贵,那么给执鞭之事也是可以为之的。

    执鞭就是仆役之事,圣人连仆役都不以为下贱,又何况于工匠,商人。

    此可以引出四民平齐,太祖定下的贵农贱商已是过去,只要是百姓所好为之,又有何不可。

    周书曾云‘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所以破题可以从此开始。

    温体仁想到这里精神一震,继续看到第三题‘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这题倒是最容易了。

    这不是管子所言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吗?

    新民报上月为管仲正名,已令不少考生从中观得风向,他们本以为会将管子这一句话放在策问中考,没料到却用在四书题中。

    当然这一句话是孟子说的,但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吗’都是一个意思,其宗旨都在于富民而教。

    这就是所谓的‘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是也。

    这每一题都与林侯官主张的新政有关。

    考棚之内,三千考生下笔疾书。

    林延潮这一日从诸考官中的态度中略窥一二,欣喜有之,畏惧有之,反对有之不过很少。

    但朝中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