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mama_分卷阅读16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7 (第2/4页)

每个月调拨那么粮食是很浪费的事情,就提议削去每个人的口粮,这个提议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很快农场就领不到口粮了,收获的粮食不多,支撑了三个多月就吃光了。

    从今年的冬天开始整个农场都开始挨饿。

    听说很多人都被活活饿死了。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平城大学的年轻教授胡利农召集了几个以前的同事,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开始研究如何改善盐碱地的土质,在严重的生存考验下,十来个人挺住了各种压力和来自生命的严重考验,在自己没被饿死之前,终于把这个项目给做成功了,他们当年一共做出了五十多亩试验田,全部赶在春耕的尾巴上种上了玉米,大概是老天爷也看到他们心诚,从春天到秋天都是风调雨顺,这五十亩玉米亩产量达到了三百斤,正常地块的玉米产量是四五百斤,虽然依旧有差距,但对于盐碱地来说,是个巨大的进步。

    对于农场来说也是一件特别鼓舞人心的事情。

    虽然当年的饥荒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但总算让人看到了希望,这一年农场四百多亩地全都被改良过了,而且还在田地里打了不少地下井,到了第三年,农场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大丰收,粮食的自给自足终于不再是问题了。

    这件事被李场长写了镉详细的报告汇报给了上级。本来当时全民全社会都在轰轰烈烈的进行运动,徐利农做出的这个事情虽然很重要,但说白了不过是为了犯人填饱肚子,不会引起太大的重视。

    但问题是平城靠海,滨海盐碱地的特别普遍,往往靠海的公社地块总是分级,好的地块是一等,好地块一般用来耕种小麦,盐碱地根据情况不同种植不用功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