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在战斗中成长 (第6/19页)
兵病死。石勒在这里屯兵两次,均遇到了这种情况。 其次,从用兵上来看。南方江河多,北方士兵不习水战,与南方士兵在水上打吃亏不小。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江汉、江淮是逃到南方的西晋遗老遗少政权的门户所在。俗话说穷寇莫追,石勒两次来南方,琅邪王司马睿两次都集结大军死命抗击,部队在拼命之下迸发出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中原地区有匈奴刘汉的数支方面军,中原大局还未定,犯不着他石勒在此消耗拼命。 江汉、江淮地区均不可作为据点,那么目光就只能瞄向北方了。北方哪里合适?一次大调研、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决定了石勒的选择。 312年2月,南方逢春季大雨,间间断断的下了三个月不止,时疫流行,粮草又不济,石勒军中饿死、病死者大半。偏安南方的司马睿又派扬威将军纪瞻,率南方大军集结于寿春(安徽寿县),随时准备与这帮南犯的羯胡侵略军拼命。 军情紧急,石勒召集部下商讨对策。 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生死存亡的战前会议,与会者都会分成投降派、死守派、主战派三派。这次也不例外。 投降派:右长史刁膺,他主张投降南方的司马睿,等司马睿退兵后,再图他计。 长史,秘书长,文科生右倾投降主义者多,一如当年赤壁之战前劝孙权投降的张昭之流,也如当今的中国足球队。听君一席话,如同一席废话,石勒听后笑了笑,懒得应答。 死守派:中坚将军夔安,石勒起家的最初的八骑之一,绝对的死党,建议把军营移到高地避水,坚决死守。 中坚将军,防守意识根深蒂固,跟意大利足球队一样。石勒听后,笑他保守。 主战派: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