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鸣沙山的入侵 (第2/4页)
杀光了。 这样一来,性质就完全不同了,鸣沙山当地的知县一面向府道申报,一面组织官兵过河抓人。人虽然抓到了,他们却被预先埋伏好的东铎官兵包围了起来。等到朝廷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两地的官兵和平民已经互相报复了不知多少次,引起了大量的流血事件。 按道理来说,鸣沙山人是不应该选择出兵的,尤其是在他们刚刚经历了疫情和大战之后。武陵王路远航和大司马忽而木也极力反对,但一反常态的是,大司徒钟大吕却坚决支持,他认为联合康乐人,消灭东铎,不但可以开疆拓土,还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边境问题,最重要的是,和康乐结盟,可以不必再担心被它吞并,一举三得。 “康乐人怎么办”?在朝会上,忽而木大声斥问钟大吕:“谁能保证康乐人不会在东铎灭亡之后,不会吞并我们?再说,现在的国力也不允许我们和东铎人开战。我们和康乐人打了两年,丁壮损失殆尽,这次疫情,又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国民,让我们用什么去打仗?后勤保障也是个问题,这两年的战争下来,国家积蓄已搬运一空,农民的租赋也是一加再加,还上什么地方去取钱取粮?而东铎人在桑干一战中,全胜而归,俘获钱粮人马无算,这次疫情也基本上没受什么影响,如何与他争胜?我相信康乐人会出兵,但他们是出兵相助,还是想趁人之危,谁也无法预料。一旦我方前线吃紧,康乐人袭击我背后,到时候腹背受敌,鸣沙山将以何敌之”? “大司马所言极是,但刀在项上,不死既亡;与虎为邻,逃生无益。如今东铎人有侵略之行,若不反击,彼将得寸进尺,今日谋我秋水,明日谋我方塘,到谋及枯叶镇之时再议反击,岂不为时已晚。大司马以为我方受难颇多,敌以全盛待之,必无胜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