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透露历史 (第2/5页)
,呆呆的看着天幕上无忧经过的那些玉米地。 一杆杆的玉米长的壮实极了,可以看到每一杆上结的玉米都很大,玉米粒也很饱满,甚至于有的一杆上结两穗。 路两边的田里都是如此,就说明这样的产量并非特例,而是稀疏平常的,每家每户都是这样。 “要是……” 王允心思急转。 要是自家得了这良种,这么推广几年,可以攒下多少粮食来,真到一起兵之时,可是不怕没有粮草的啊。 李世民站起来往前走了好几步,他紧盯着天幕:“若我大唐得此良种,则天下再无饥荒。” 秦始皇也有几分动容。 秦汉时期百姓耕作还是十分原始的状态,不会沤肥,很多农具也都还没有出现,使得粮食产量特别低。 而且此时粮食种类很少,关中地区多数人都是食栗(也就是小米),主食中也要菽(黄豆),百姓也种麦,但秦汉时小麦都是整粒的煮着吃,并不像后来磨成面蒸饼头烙饼啥的,吃起来肯定很难吃,种植的也就不是很多。 不只作物少,产量也少。 秦汉时一亩地能够产一百斤粮食都已经算是不错的了,遇上灾害的年景,产量更是少的可怜。 因此,大秦的君臣听到一千斤的产量,简直不敢置信。 一千斤啊,一亩产千斤,大秦现在多少耕地?那得产多少斤粮食? 有的大臣开始在心中计算。 算来算去,数字太庞大,算不出来啊。 汉武帝刘彻差点流下羡慕的眼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