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325节 (第4/6页)
是会逐渐增加,没有上限。 类似于三倍、五倍,那都是小意思。 汉末诸侯混战时期,十倍也就是平平无奇。 而如今只这样也就算了,可地方官府才不管那么多…… 他们没钱了就收各种赋税——算赋、口赋、水赋、井赋,就是夏天炎热,你在树下乘凉也得交税。 一来二去,农民付不起这些钱,那只有破产这一条路,然后要么沦为豪强地主的佃农或奴仆,要么就只能成为流民! 自耕农在这个时代已经几乎瓦解。 刘备太清楚这些了…… 刘备的父亲刘弘曾经还做到过东郡范县令,可……自打早逝后,就是刘备这样的县令之子,也会不堪重负,迅速的没落。 更别说普通的百姓了。 刘备指着关麟的竹简,“其实云旗写的这一段,最是让我感同身受。” 诸葛亮抬眸,他注意到,这是在提出“摊丁入亩”这条田税之后,关麟的一番解析。 ——“为什么会出现流民?” ——“举个例子,以前是一百个人耕种一千亩的土地,平均每个人十亩地,可现在人变多了,成了一百二十个人,因为农具的进步,只需要五十个人就可以耕种完这一千亩地!”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随着人口的增多、农具的进步,土地却没有增加,那么一定会有人耕不上地,被排除在外,成为失业者,这些失业者在乡村聚集起来便是流民,在城镇聚集起来便是恶霸!在山林中聚集起来,便是山贼!” 刘备将这番话读过,他不由得浮想联翩哪! 他无法想象,若是早年,没有同宗的叔辈刘元起的帮助,他会不会也沦为流民,风餐露宿,乞讨为生。 诸葛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