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六十二章战神白起 (第7/8页)
兵力,已达到罕见的四十万之数。 待大军云集后,武安君白起对峙耗敌、寻机决战之策便定了下来。白起根据赵军增兵后布成的防线,又重新部署了和赵军针锋相对的对峙营垒。此番,白起共布下了三道营垒,以四十万大军威压廉颇的丹水、石长城防线。 其一,为十万大军驻守的西部沁水壁垒。 沁水中游河谷是秦军在上党西边沿的屯兵要地,也是进军上党的西部根基防线。这段沁水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八十余里,河谷宽阔,水源充足,堪称天然屯兵之所。 河谷中段一片突兀的高地上有一座石砌城堡,叫做端氏城,为春秋时期晋国端氏部族之封邑。这座石头城便是沁水秦军的防守枢纽。白起命左庶长王龁率十万大军驻守这道沁水防线,实际上便是将这里看做西部大本营。 其二,为十万精锐步军驻守的中部老马岭壁垒。 这老马岭便是秦军新近夺取赵军的西壁垒,西边背后二十里便是沁水秦军防线,东边便与赵军的丹水防线隔水遥遥相望,实际便是秦军最前部阵地。 因其居于咽喉冲要,白起派了勇猛刁钻的大将桓龁率领八万精锐步军驻防,大本营便设在险峻的高平关。 其三,为十万步骑驻守的、以太行南三陉为中心的连环壁垒。 便是以河内山塬为依托的太行山南部三陉口的防线。这道大阵西起轵关陉,东至白陉,东西二百余里,正对北面赵军的丹水防线,既是秦军的南部大本营,也是全部秦军的总根基所在。 三陉口则分做三道防守线:进入陉口十余里的太行山北麓,每陉口修筑一道东西横宽二十里的山石壁垒,作为陉口北端的第一道防守;三陉口关隘加固壁垒,做第二道防守;陉口南出太行山十里,则筑起一条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