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出现指导粮价这一政策,这些都是让敏感的秦国民众意识到局势正在转好的征兆。
事实也正是如此。
粮价之所以下跌的原因除了秋粮收获、秦国和周边六国的商路重开可以采购粮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秦国的不少冷田找到了治理的方法。
而这一切多亏了一种刚刚从蜀郡传入的作物,名唤蜀黍。这种植物的特点是耐干旱,但最关键的是它耐盐碱。
没错,秦国此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正是盐碱地。
关中平原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冬春干旱少雨,风力却大,以至于蒸发量巨大。最关键的是此地缺少天然灌溉水源。纵然农户百般伺候,缺水这种事情能救一时救不了一世,每年都会上报有土壤卤化变成冷田的情况。上层也着急,但这事还真没有办法。
正因为土地渐渐卤化,这些明明地理环境极为优越的地方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种植,而如今对于冷田的处理方法便是将其空置,任由其自然恢复。所以,这些土地便是白白放着空置的。
但自五年前,秦王在泾河洛水之间开挖渠道开始,情况便渐渐改变了。
渠道未通,渠泥先到。
这些从地下翻出来的土壤比起表层土要肥沃很多,而这些土壤在秦王的指示下运输到了卤化严重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