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江南糯香[美食] 第2节 (第3/7页)
十几年前,江逢霖师傅当时还宝刀未老,从祖上那里累代承袭下来的一手制作糕团的绝活儿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时之间在街头巷尾传为美谈。当时,省台和地方台的记者都快把江家老店的门槛给踩破了。 特别是吃着江南稻糕团长大的老海州人,提及当年江家糕团店那十几进厂房、门下跟着几十个师傅的鼎盛时期,更是津津乐道。 在各式各样的花色糕团占领主流市场之前,稻花香靠的是最传统的白糖年糕起家。 海州下辖的礼泽乡所产的清雪牌稻谷洁白饱满,磨出的上好江南糯米粉自带天然清香。先泡上30个小时,按照糯米和粳米8:2的黄金比例搭配,撒上精细的绵白糖,筛入杉木桶。 高温蒸制后,待米粉微微泛出黄色,再进行反复的揉铺或捶捣,辅以翻折,方能使160度高温的面团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本地圆糯米的黏性。 江菀柔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外公还总是亲自跑到工坊里向工人们示范如何进行手工压条,一分钟内几十下来回拍打变型,仿佛表演杂耍,逗得她咯吱咯吱笑到前仰后合。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公的腰弯得越来越厉害,年轻时没能彻底治愈的哮喘使得老人家稍微动动就跟风箱似的漏气。 渐渐地,外公去工坊的次数越来越少。 江菀柔的爸爸许正帆最初是店里聘请的高级面点师傅,外公相中了他的聪明能干,硬是把这个小伙子留在家里,不仅将毕生的手艺绝学传给了他,还把独生女江玉芹一并嫁了出去。 只是,随着生意蒸蒸日上,人工制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雪花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