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43,044,剑出五岳,刀为喽罗【二合一】 (第4/10页)
后,当真应了他给孩儿取名为“复”的期许,渐渐变得如此健康? 慕容复五岁那年,慕容泉开始教他读书。 两家都是耕读传家,慕容泉和他老泰山,都有着秀才功名。 当然,翁婿两个科举运气都不大好。 老泰山十几岁便考取秀才功名,之后直到染疫去世前,仍然是个老童生,生平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中举,光宗耀祖。 慕容泉也考过两次乡试,同样没能中举。 如今慕容泉以塾师为业,一边教蒙童读书,一边继续备战乡试。 家里又有十几亩水田租给佃户,陈道珺也有一手精湛的织布手艺,家业在乡间倒也能算小康。 慕容泉自己要继续科举,同时也希望儿子能读书科举,所以五岁那年便亲自为他开蒙。 结果嘛,自然是一言难尽。 慕容复读书很认真,肯下苦功死记硬背,但记性和悟性,属实让人摇头。 教了儿子一年之后,慕容复不得不承认,以自己儿子这读书的天赋,怕是连童子试都过不了,连个秀才都考不中。 读书不成倒也罢了,让慕容泉担忧的是,儿子似乎对武功很感兴趣。 刚开始,还只是爱看耍把式卖艺,每当有行走江湖的把式艺人来镇上卖艺,慕容复总会赶去围观,安安静静看到散场。 到他六岁时,更是首次向父亲提了个要求。 他想要一把木刀…… 儿子虽然呆了点,但从小乖巧听话,从不提任何要求,慕容泉也便依了他,请木匠仿雁翎刀款式,打了把小木刀,还依着儿子的要求,造了刀鞘。 从得到这把小木刀起,慕容复就开始像模像样地自己练刀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