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8 (第1/4页)
频点头, 曾经郁结在心中的那团困惑、不忿的郁结之气,竟然渐渐消散了不少。 一时的名声, 不必去争抢,总归是要盖棺定论的,如果强行去争抢,只能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而后世的名声,关乎到世人,对这个人最终的评价,却是不能失去的。 所以,君子对后世名声的在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却并不是去强求,而是要在世时,做到德行高尚统一,真正为世人所认可和推崇,这样,死后好的名声,自然而然也就有了。 文章后面,还进一步论述了,孔圣人自己就是这样做的,用事实说明了,孔子虽然也担忧自己后世的名声,却并没有拘泥于名声,受此所累,而是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功过是非,都留给后世的人,去评价。 而正因为他已经做得知行合一,所以即使他自己没有去争抢,后世的人还是会衷心的称颂他,反而那些在世时,就执着于名声,舍本逐末之人,留给后世的名声,却大多会被说为沽名钓誉之辈。 整篇文章,扎实大气,立意高远,不拘泥于题面之意,反而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实在是太合殷志修的心意了,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般,让他看完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他在淮安府,已经连任两届了,年年政绩考评,俱是优秀,可是,就因为他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放不下身段,不好意思像其他人那样,阿谀奉承,巴结上头的人,所以竟一直不能升迁。 跟他同期考中进士之人,政绩考核,没有他优秀的,也大部分,都或升了职,或调了更好的任,眼见着,再过几年,他就再无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