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6章 论功行赏 (第2/4页)
席地而坐是十分讲究的! 古时的坐可同跪,而跪不同坐。 坐者,可直身亦可坐于脚踵。 跪者,两膝着地,直身,臀部不着脚跟! 前言之坐可同跪,正是因坐可取跪姿,而跪不可用坐姿也。 并且,交谈尽量坐于脚踵,吃饭则可采取跪姿,这样也符合人体结构! 而在这其中的坐不允许双脚摊开,犹如簸箕样。 这是不雅姿态,对别人不礼貌,故而一直都是被予以禁止的。 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和大臣们虽然尊卑有别,然而都是跪坐或站立的方式进行宴饮和议事,只不过在议事和餐饮上,位置上有差别。 朝廷议事,以北、东为上! 《礼记·明堂位》中记载: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 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 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 从此,北、东为上位的一直延续到清末! 而宴会则相反,在《礼记·曲礼上》记载: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可见坐席宴饮是西方、南方为上! 值得一提的是,自三皇五帝开始,迄今为止,君臣之间都是坐而论道,不会动不动就下跪。 后来逐渐演变成官员在君主面前站立! 历史上,从元朝开始,才有跪拜的规定。 到了明清时期开始泛滥,并且登峰造极,不但贬抑人格尊严,更多地豢养了不少人的奴才性格,因而危害极大! 此时,坐在王位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