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论失宠是如何练成的_分卷阅读2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 (第3/4页)

业,也都有机会将自家的孩子送去学堂读书。在先帝的时期,状元及第意味着前程似锦。柏子青记得,在他小一些的时候,便见过一位姓赵的新科状元,那时整条主道都壅塞不通。人群一重重地相叠,他随着母亲长平公主坐在轿辇中,被人群挤的来回摇晃。那时长平公主便与他感慨:岭云回首新金榜,玉阙高看到海门。

    什么前程似锦,走上人生巅峰,都不为过。

    柏子青想,这个科举可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也难怪有人要在这上面动手脚。他将张珣几人的试卷都翻开,从帖经和策问看起,一边在另一张新纸上涂涂画画。他一页一页有耐心地翻看,看到张珣这里,还是眼前一亮。

    从太上皇传下来的科考制分为三门类别:一为帖经;二为策问;三为诗赋。

    帖经是用纸覆盖左右两边的字,中间隔开一行,另外裁纸帖盖,主考官在四书五经中节选段落,让考试者填写出其中内容。策问则是由当朝的问题为题,让考试者写作,诗赋亦是。到了先帝时期,为了变化,则由礼部安排,不经年将诗赋改成用篇、表、论、赞为体裁的杂文,也是作文章。但柏子青看来看去,还是觉得不论是立意还是文采,都是张珣的最佳了。

    尤其是那篇策问,实在有当朝有抱负者的宽宏思量。

    柏子青快速过一遍文章,再细细研读,手上握一只小笔也写的飞快。他几乎是一口气连写了十多条改革科举制度的建议,又从张珣那里挑了许多可用的,加以修改完善,工工整整地总结了三页纸,才终于放下笔,舒了一口气。他拿起桌上的纸,吹了吹微湿的墨迹,一旁的小九很是好奇的模样,也朝纸上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