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奋斗日常_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14节 (第2/7页)

表格。

    其实表格在本朝已有雏形,不过大都运用在账本上,陈延就当代所用的表格进行了一些改善,重新规划了表头、表格板式这些东西。

    看着的确干净整洁了许多,但这也就是个细节建议。

    他决定第二步还是决定着眼于研究古代王朝兴盛与否的根。

    从根子深究,要让民众发展、开智,必须解放生产力,得到大量的粮食,那么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大名百姓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否单一?

    他走过了几个州府,发现大家还是以种植五谷为主,而且有些地区并不考虑‘因地制宜’四个字,明明当地更适合种植根茎类植物,还是有大批的田地种了五谷,以至收成并不理想。

    还有,西北许多地区的土壤十分肥沃,但由于地广人稀,开垦的土地十分有限,竟然有地空在那里!这不是极度浪费吗?

    陈延从后世经常看到移民,本朝也会有灾民迁徙,那是否可以组织一些受灾地区的民众迁徙然后集中垦地种粮呢?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信息’的不流通。

    有些发达的地区的农人,会研究一年四季,如何才能不让地空着,如何最大程度合理化种植,施肥、追肥,有的还在纯纯靠天吃饭,是不是可以共享一下呢?

    就像昔日的稷下学宫招揽名士三千,百家争鸣,今日圣上是否可以效仿前人,招揽经验丰富的种地之人,因地制宜研究如何种地?

    埋头苦干不如细心研究,得一人研究成果,便可造福一方千万百姓。

    这不是能一眼就看到效果的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