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科举奋斗日常_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18节 (第4/7页)

面来讲, 目前还都是浅浅的分区,待写好之后润色,再找叶公或是叶伯父一观,最后呈给天子。

    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江南沃土。

    如今农田松散,不若花钱垦田,然后把好的水田连在一起,丈量土地,由官府的农事司统一管理,固定请人上工,收到粮食直接充入国库中。

    这样的大规模种植,不仅可以提高产量,也能提供一定的种植‘工位’,钱财流动,对于种植当地的市场、民众安定都是有好处的。

    二是如何在不太富庶的地方鼓励种植。

    陈延思忖此题的时候,想到的便是前世大诗人王安石曾经推行过的‘青苗法’,即官府做‘庄’,向民借贷。

    借钱风险大,陈延肯定是不主张借钱的,毕竟天高皇帝远,中间经手的人太多,无好吏好年景,就容易变成恶法伤民。

    他想主张的,是‘借种’,借肥,借工具与耕牛。

    高产、易发芽的良种,官府里沤好的废料,铁质农具和老黄牛,拥有这些,只要不遇到极端天气,何愁种不好粮?

    且,借粮种不容易借出离谱和贪污,反正登记的农田就那些,借出去的粮种肯定是有定数的。

    悬笔,又有了新的问题,良种从何而培育、新肥的方法需有人找出来、打农具倒好说,大名物产丰富,有矿,耕牛……得找个养牛的老手把他的经验学过来!

    于是,策论又衍出策论,夹了一大堆,陈延写完之后一读,觉得冗长又复杂,自己都看不下去。

    陈延:不行,得削一削。

    -

    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