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你到风景看透_分卷阅读5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 (第3/4页)

京城里紧随富家子弟步伐第二批下海倒腾买卖的个体从业者。自从八十年代末开始, 就往来于东三省和北京、广东之间, 从倒腾大米、特产干货, 再发展到倒腾木材和废旧钢材,越折腾越富。现在已经老有钱了,开个小轿车, 走哪儿都拎着一只“大哥大”,比砖头沉,能砸晕人。就这两天,手里的“大板砖”刚换成摩托罗拉第一代翻盖手机, 时不时掏出来“啪”的一翻, 生怕旁人不知道。

    而周春城身边摽的那位,本地土话叫“尖果儿”,还非要让周遥喊“小婶儿”,显然不是原配, 就是某一任傍家儿。周遥四年前来北京时,他的婶婶还不是这位呢,一晃四年, 都不知道换了几茬,走马灯似的。“傍大款”这个词,也是从这时开始时兴并让人理解的。

    歌厅迪厅不查身份证件和年龄,有人带着进去就成。

    “找个带宽沙发的雅座。”他二叔一进门就跟经理吩咐,很阔气地左手搂着小傍家儿,右手搂着大侄子。才转过一道门,那里面“嗡”的一声,迪斯科音乐震耳欲聋,红色和绿色的大灯柱来回地往眼球上扫射,特别躁……

    外面一个大房间是迪厅,年轻人跳舞蹦迪的地方。再进到里面的一栋大房子,是歌厅,还是雅座的形式,客人以沙发茶几的形式坐在下面,台上有乐队唱歌,还可以唱卡拉ok。

    这就是最早的有钱人k歌的地方了。那时候北京孩子还都没听说过“麦乐迪”和“钱柜”呢,资本主义奢侈享乐的那一套靡靡之音,刚刚从港台吹进广东,再悄悄地吹到北方各地,还没有蔓延到太夸张,没有量贩式的ktv包房。他们来的这家就是最好的。周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