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春不知寒_第7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章 (第2/4页)

轼答道:“赋诗易,看懂难”。说罢作了一首《晚眺》诗,仅十二个字:亭景画,老托筇。首云暮,江蘸峰。但是诗中这些字的写法却不同寻常。比如亭字极长、景字极短,画字的繁体中缺了个“人”字;老字稍大、拖字横写、筇字竹头极细;首字反写,云字繁体中雨云两部分中间断开、暮字下日斜写;江字写得曲曲折折,蘸字倒写,峰字山旁倒写。按照书写的意图,全诗应是: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托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辽使不明其中,了解了苏轼的用意之后惶愧之极,再也不敢说自己能诗。

    林寒初脑中回顾了这些诗词的特点,但是眼前的这首诗绝不是藏头诗、回文诗、宝塔诗或是形意诗。作者若要藏匿信息,不太可能用回文、宝塔和形意这些更注重形式和趣味的方式,而藏头又过于简单,一目了然。那么剩下的一种可能 ——

    林寒初随手抓起案上的砚台和纸笔,快快写下两字:离合。

    离合诗源于东汉,兴于南北朝。到了唐宋形式和变化更多。可以说离合诗是特别适合隐藏谜题的一种诗体。所谓离合就是根据诗句的意思,从个别字当中拆分出偏旁,然后再将几句诗各自剩下的偏旁合成新的字。有的离合诗两句离一个偏旁,四句出一个字;也有六句才离合出一个字的。她依稀记得当日父亲在她十六岁那年有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