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3章 景德镇,红旗瓷厂,出品 (第1/4页)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 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 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 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 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但拐子翻过碗看底部的胎质之后,更确定手里拿的这个碗,绝对不属于以上的任何朝代,应该就是近现代的东西。 器型更是普普通通,而且背面也没有落款。 所以,应该是民国时期,民窑里生产出来的次等品。 这样的东西,根本没有资格称之为古董。 拐子这么想着,又拿起了第二只碗,这只碗,是一只粉彩碗,同样是民国的,拐子看了一下,还是不值钱的的破烂货。 最后剩了一只盘子,手电筒的光照下,是一大枝梅花绽放在盘子里面的边沿。 一入手,拐子就知道,这东西,同样是破烂一件。 顺手翻过盘子,查看底部。 结果前面两个碗没有底款,这盘子竟然有底款。 这可稀奇了,拐子用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