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偏安一隅 (第1/15页)
一九四二年的夏天,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已经到了后期。而在河南西部边陲的一个小镇上,人们却依然过着井井有条的生活。 尽管在早前,许多人总会担心焦虑日本人的飞机和部队会否袭击这里。但是,据前方传来的战报显示,自从武汉和开封相继失守之后,日军似乎停留在了原地,并没有任何挺近或撤退的动向。靠近西北——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座小镇能够免于遭日军封锁,可以接受到来自重庆国民政府和陕西方面的物资援助。因此,人们的生活也还算说得过去。 “王良明,一会儿吃完东西,你带我去北村的张四婶家,帮她复查一下她那条受伤的腿吧。”在小镇中心附近的一间茶楼里,一位身材瘦削的欧洲中年男子,用生硬的中文对着身旁的年轻人讲。 “好的,舒莱曼先生。”一旁的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回答了他。年轻人从衣兜里摸出自己的钱夹,点了点钞票后,招手叫过来了店小二,结了午餐的账。 这年轻人叫王良明,原本是在燕京读大学预科班的学生。几年前,北平沦陷的前夕,他的母亲对未来不明朗的局势十分担忧,便带着他,与他一起在那边读艺校的meimei,赶火车回了开封。紧跟着,在开封会战爆发之际,仍是为了躲避战乱,他们全家拎着大包小包行李,又是马车又是走路,匆匆忙忙赶到了这个位置比较偏僻、但生活却不算贫穷的小县城里。 说来也是奇怪。 在大学预科班读书期间,面对日寇的侵犯,王良明身边的同学们都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其中有些人甚至迫不及待地表态想要投笔从戍。校园里,街道旁,总会能见到书有激烈反日爱国标语的大幅布条被学生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