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报仇,十年靠脸_分卷阅读3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 (第2/4页)

   一日光阴过得飞快,不觉之间到了掌灯时分。监考官鸣锣收卷,学子们纷纷拾掇好笔墨,依序退出考场。

    接下来便是弥封、誊录、阅卷。

    为避免考生与帘官串通,一律采用糊名易书的方式。由弥封官把考卷上的姓氏籍贯折叠掩住,糊上白纸加盖骑缝。再由誊录手将墨卷抄录为朱卷,经对读员校对,进入最后一道批阅的程序。

    这届主考官是帝师杨禄清。杨老爷子年近八十,颤颤巍巍,须发皆白,两眼昏花得不辨人犬,基本就是梁焓拿来镇压科场的吉祥物。所以批阅考卷的重任还是落在了四位副考官头上:文宣阁大学士兼光禄大夫安道如,翰林院大学士章云鹤,礼部尚书屈蹇,吏部尚书裴咏。

    四位副考官皆由梁焓钦点,头两个大学士是拿来用的,后两个尚书是拿来整的。

    屈蹇是贪官油吏,不会放过三年一次的捞金良机。梁焓要清肃科场,势必要找个有分量的开宰,所以科举之后,礼部尚书的位子早晚易主。

    至于裴咏,着实同他本人无关,而是裴家在朝中势力过大,已经出了三位文臣一名武将。有澹台家前车之鉴,梁焓不希望再有任何裴氏子弟举士入朝。

    然而此事不比抓包那么容易cao作,必须润物无声,不留痕迹。否则一旦被人觉察新君有打压门阀的念头,其他家族便会拧成一股绳,群起而攻之。届时,奉天殿的那把龙椅就如烧红的烙铁,谁坐谁知道。

    燕重锦从面具后观察着裴咏,发现这位年近五十的吏部高官面色如常,并无焦虑之感。要么是还没发现皇帝正在他脖梗子上磨刀,要么就是有备无患。

    若是后者,这盘棋就不好下了,得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