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 老胡啊,想不想著书立说? (第1/4页)
应天,帝都。 自上次胡元澄指出了冶铁弊病,朱高煦便于他扎根于二局,致力于解决这个难题。 相比于后世,大明的冶铁工艺确实有些落后。 但这个时代最好的工匠都被朝廷征召,皇家制造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代表此刻大明冶铁工艺的最高水平。 朱高煦记得很清楚,用煤炼铁,一直都是古代的正常做法。 因为煤相比于炭而言,降低了炼铁的成本,还可以节省木炭,所以一直都是古代炼铁的主流。 但是,煤中含有磷硫等大量杂质,成了制约冶铁工艺发展的最大杀手。 用煤炼铁,完完全全就是错误的,将整个冶铁行业带入了歧途。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煤炼制焦炭,再用焦炭炼铁。 于是在朱高煦的亲自主持下,皇家制造局二局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原本低矮的铁器作坊全都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炉。 这些高炉肚皮宽大,颈部逐渐收缩,从外观上看着有些像是花瓶。 为了提高这一座座高炉的使用寿命,并且解决坩埚的制作问题,朱高煦几经寻找,终于找到了完美的耐火材料——石墨! 其实如果只是建造一座可以炼铁的高炉,直接使用粘土筑造,或者用红砖砌都没很大问题。 关键朱高煦希望提高它的使用寿命,于是在高炉内衬中,使用了后世炼钢炉才用的高级耐火材料。 石墨这玩意儿用途很多,放到现在它就是绝佳的耐火材料。 朱高煦命匠人将匠先把石墨粉碎粉碎加水过筛成细泥,再像塑瓷胎那样在飞速旋转的木盘上手工成型,最后放到特制的高温窑中煅烧成型,石墨坩埚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