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第2/3页)
式合同,与此同时,便也宣告我们在经过接近两个月的内部研发测试后,项目夭折。 直至此时,黄锐和何运兴都仍然嬉皮笑脸没什么心理负担,一副“已尽人事、天命不可不听”的赖皮样子——显然没有预料到公司后期对这个项目会有如此高的重视程度。 当然,我并不是说员工必须得给公司卖命工作,只是在其位谋其职、拿一分钱干一分活,至少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黄锐工资那么高,还自己吃油水,最终却害得司昊争取项目的努力统统白费——再摆出这副姿态,怎么不让人心生厌恶呢。 就在黄锐和何运兴以为此事翻篇时,老板亲自牵头,召集该项目各个环节负责人开“反思总结大会”。 根据司昊后来给我的转述—— 老板面色铁青,几乎大发雷霆。 若换平时,老板也心知肚明我司蛋白方向的科研能力并不出彩,隔三差五有一些小项目做就挺不错的了,但偏偏这一次,一个很好的、拓宽合作的机遇摆在眼前,不仅没抓住,还让竞争对手给做出来了,并且竞争对手还会借此项目与客户产生更多利润丰厚的合作,那在老板看来,问题显然就会被放大。 是没有经济实力吗?不是,科研经费可并不拮据。 是没有实验条件吗?不是,我司实验室设备齐全、要什么有什么。 问题就出在统筹者的策略规划和研究人员的技术实力上。 老板带头自我反省,格局一贯往大了说,摆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大道理:“我发现,大家就是太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了!连我本人也没有做好表率,以前在这一块,我分配倾注的资源确实相对较少,但我们不发展,别人却一直在发展,总有一天我们就会出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