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两家公司 (第4/6页)
厂的主业是rou制品加工,生物制药本就属于可有可无的范畴,能赚外汇自然好,赚不了,也不怕得罪一个京城的国企,或者说,谈不成,也不能说是得罪了。 他们谈的差不多了,再向领导汇报,西堡rou联厂再怂,上面还有各个主管部门呢,估计没有哪个愿意放弃这样的肥rou。 弗兰奇摩挲着下巴,问:“如此计算,捷利康投入30万英镑,占比多少呢?” “我们倾向于建两家公司,一家是中国的制造公司,捷利康占比49%,投入最少30万英镑,西堡rou联厂占比51%。另一家是对外销售公司,制造公司和销售公司签订代销合同,根据合同确定的金额与产量,捷利康占比70%,西堡rou联厂占比10%到20%,我要10%,另外授权捷利康和他的合资公司使用我的技术。” 说是西堡rou联厂占比10%到20%的销售公司的股份,但因为它们的主体肯定放在制造公司那边,所以,代销合同的具体签署,会大大的影响到销售公司的股份分配。 从杨锐的角度来说,制造公司能获得50%的利润就超额利润了,说不定还是人民币结算,去掉汇率,说不定只有20%的利润,比rou联厂现在的项目强,但也就是一家普通工厂,不及国内目前的商业利润。 但生物制品的国外销售就没谱了,像是捷利康这样的大公司,在某种产品处于稀缺状态下的时候,攫取200%的利润都是经常。辉瑞著名的专利药伟哥,利润就远超于此,而越是冷僻罕见的药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