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1、泰山郡 (第1/9页)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王政以前一直理解错了这句话,他以为是按字面意义的解释,得到民心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其实这话的真正意思,应该是得到百姓的支持,江山便可以稳固统治。 治天下,需要民心,但打天下呢? 翻遍史书,最起码在冷兵器时代,神州之上的任何一次改朝换代,王业兴替,都是充满了血雨腥风。 没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就不可能有一个新的政权建立。 大汉亦不例外。 如果真有人去问未来的三国君主,无论曹cao或是孙策,乃至以仁义、爱民闻达的刘备,大抵都会得到同样的答案: 得精兵者,得天下。 因为他们最为清楚,自家能够雄霸一方,三分鼎力,某种程度都是因为东汉末年三大精兵的影响。 在后世人这里,可能更为耳熟能详的是那些什么虎豹骑、陷阵营、白毦兵、白马义从等。 但这些其实都是类似特种部队的精锐组织,不但兵源很可能来自五湖四海,百里挑一,无法成为一个地方战力出众的代表,更大的问题是,数量上始终不可能太多。 它们有可能改变某一场战役的走势,胜负,却决定不了一个势力的兴衰,成败。 而一个成形的地方精兵,却可以做到这一点。 比如丹杨兵、泰山兵、以及幽州兵。 三大精兵中,若论名气,自然是未来东吴的主要战力丹杨兵了。 其出于丹杨郡(也叫丹阳郡)范围,包括了后世天朝皖省的九华山、黄山、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