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22 (第4/4页)
没有变化,只是原本王家一朝十几个出仕为官的,新皇清算之后,职位便都空出来了,新皇着吏部选人补位。 谢显任了尚书左仆射,成为了大梁实际上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吏部尚书便仍由徐尚书一人担任,玉衡帝费尽心机分化吏部职能,他才一死,便又重新恢复原来。 事情上不只吏部,玉衡帝死后仅仅半个月不到,朝中便已经换了气象。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还只是开始。 守完二十七日的孝,新皇正式举行登基大典,受百官朝贺,改年号为永平。世称皇帝为永平帝,年仅十四岁。 追封生母刘贵妃为恭愍皇后,与玉衡帝同葬,配享太庙;宣城公主改封号为宣城长公主;其嫡亲的弟弟十七大王则获为豫章王。 永平帝称帝第一天,便由礼部尚书提出迎娶皇后,虽则全国守丧,百姓一年内不得嫁娶,百官定为三个月,但皇帝皇后都是配套来的,不能有日无月,因此选后便提上了日程。 永平帝信守承诺,依然迎娶由先皇定下来的萧凝为皇后,日期定在了三个月后。 众大臣沸腾了,皇帝不可能光有皇后啊,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呢。因有玉衡帝先例在,更不可能让皇帝一个人守着皇后过,情深不寿,玉衡帝虽然是死于庶人王氏的毒杀,可是在刘贵妃死后,玉衡帝就已经疯魔了。 有了这个反面教材,大臣们提起选妃来,一个个劲头十足。 永平帝终究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小郎,架不住大臣们群情汹涌,又有太皇太后相劝,便准了奏请。于是皇后还没进宫,众世家大臣们就已经将各家小娘子的画像都塞到了太皇太后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