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八章 泰山封禅 (第2/4页)
义》说:“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父之阯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 而《白虎通义》、《礼记正义》又云:“祭天则燔柴也,天谓日也;祭地,瘗者,祭月也。” 所以再说虚无缥缈一点,泰山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都包含着一层更为深潜的意识:沟通天人之际,协调天、地、神、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精神意志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 其实这都是强行附加上去的意义。 泰山封禅对于帝王而言,就一个目的:老子政绩干得漂亮,需要一个舞台,以告诉天下人,并让史书记载下来。 不过自宋真宗后,中原王朝已经不再举行泰山封禅。 景泰二十年的封禅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禅位。 二十年了,在大明太子的殚精竭虑无私奉献下,咱们的景泰帝捞到了足够他青史留名的文治武功,该知足了。 其实自石亨动乱后,朱祁钰就有禅位的想法。 不过彼时太子年幼。 那时候朱祁钰禅位,就有点宋徽宗的意思——朕能力有限,搞不了这个国家了,把烂摊子交给太子去收拾吧。 结果太子一定能cao作猛如虎,随着年长,各项举措一出来,大明立即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朱祁钰又看到了青史留名的希望。 于是又不想禅位了。 而关于此事,太子也没怨言。 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