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第3/4页)
都会内部衍生成各种派系的根本原因。而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道德二字,也是老子倡导的道在先,孔子倡导的德在后,那么,越是接近于道的解释,就必然是越接近于孔子的意思。” 朱七牛他们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并不太能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宋濂笑了笑,举起了自己的手掌:“而道是什么呢?道就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了,但道又有自己的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就好像我的右掌,有手心就有手背,就算手心或手背被削去一层,照样可以分正反,若是分不出来,那指定是整个手都没了,那道也就不存在于这只不存在的手上了。 这句论语中的话也是一样,如果单说不以言举人,那就相当于只有手心没有手背,这是不对的,同理,单说不以人废言也是不对的,必须前后联系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为正确,不然的话,怎么解释都会有弊端,容易被人挑出毛病。 你们往后在审题时,尤其是这种注解的题,必须想明白前面的,也必须联系上后面的,不然就怎么都解释不好,等你们长大了,与人相处,同样如此,不能看一个人说什么,也不能单看他做什么,得看他之前的言行,之后的言行,才能比较相信他。 为什么是比较相信,而不是完全相信?这是因为如果相信他是阳,那肯定也离不开阴,那阴是什么呢?是不相信他。两相汇总,就是不能完全相信他,正所谓人心隔肚皮,便是这个道理。 当然了,如果一个人很明白这个道理,依旧选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