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2节 (第1/5页)
考虑到有些同学对于天文知识有些迷糊,比如什么行星不发光rou眼看不到啊云云,所以这里先解释一件事: 观测记录到底记录的是什么内容。 从性质角度上来看,观测记录可以分成两个类型: 一是rou眼观测。 二是望远镜观测。 上面这句话如果还无法理解,真可以另请高明了…… 人类rou眼能看到的天体决定于该天体的“视星等”,也就是观测者在地球上用rou眼所看到的星体亮度。 视星等的大小可以取负数,负得越多亮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视星等大于+6的天体,就几乎不可能用rou眼观察到了。 比如冥王星是+13.65,海王星是+7.9。 所以rou眼观测的情况下。 除了极限条件下可见的天王星外。 平时能被看到的行星就只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颗而已。 因此在望远镜发明出来之前的星图,记录的99%都是恒星。 至于望远镜就不一样了,它可以观测到很多行星,包括了海王星冥王星以及各类小行星等等…… 当然。 这里的‘很多’二字,是相对于rou眼而言的。 如果与恒星探测相比较,行星探测的难度就要高上无数倍了。 因为行星既不发出可见光,体积一般也都不大,只能靠着反射恒星的光线显形。 由于很难直接观察到行星,所以在目前的天文界,主要用多普勒分光法和凌日法等间接手段来捕捉行星。 多普勒分光法是利用行星引力造成恒星的微小摇动来判断行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