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秦嬴鱼 第176节 (第8/8页)
汤榆:“是因为安平君许诺,要让他们与自己的家人团聚。” 荀子叹道:“是啊,人生而有父母,长大有配偶,然后生下后代,传承自己的意志,这些都是天地间最朴素的情谊,是谁都割舍不了的最大财富,安平君收下这些俘虏,没有许诺以重利,而是许诺让他们阖家团聚,正是安平君施行仁政的体现啊。” 汤榆:“所以呢?” 荀子:“所以,老夫请劝汤公,放归愿意归赵的赵军俘虏归赵,让父母得其子,妻子得其夫,孩子得其父。” 汤榆沉下脸色,忍怒道:“不可能!若是将这些俘虏放归,那我秦国攻打赵国的意义何在?我秦国战死在上党的军卒英灵将如何安息?” 荀子:“公当真以为,现在放归这些俘虏,他们在经历了秦国的仁政之后,还会在为赵王征战,举着戈矛来攻打秦国吗?” 汤榆想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他们为什么认为这几十万赵人会是一个大隐患,不就是怕这些赵人反过来攻打秦国吗? 但他转瞬又想到了那些被抓到不反抗乖乖认罚的出逃俘虏,这些赵人,难道真的,会调转矛头,来攻打他们吗? 荀子:“他们既心已归秦,放他们回归赵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汤榆还是道:“赵人反复无常,经常不遵守信义,荀子可不能保证,这些赵人归国后,不会来继续攻打我秦国。” 对秦赵之间那些关于你骗我我骗你的信义间的陈年旧事,荀子也很无奈,但他继续道:“安平君的本意,是留下这些俘虏的性命,安平君的承诺,是让他们与家人团聚。难道汤公以为,安平君不在咸阳了,你们就可以篡 改他的仁政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