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 (第2/4页)
从同学聚会回来后,宁桦就决定加速“文字”板块的突击了。否则班长叔叔店铺里的菜谱都没办法写啊。 可是,怎么写教材就是问题了。 古人怎么学认字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死记硬背,等学会了,字也差不多认了不少了。 更通过这些字学会了基础知识。 比如……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阴阳。 夫子在教这句话的时候,会告诉你,冬去春来,秋天的收获在冬天需要储藏,许多年积累的润余,会变成润月,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这样,等认过了字了,常识也知道不少了,基本可以算……不是文盲了。 后来的三字经教育意义就更大了。基本没三个字就是一个小故事。 用这些来教未来人认字,他们会疯的,而宁桦也会解释到崩溃的。 一上来这么复杂,完全激不起大家的学习兴趣。 这里又不是不学就不考科举,当不上举人老爷的古代。 更悲催的是,就算宁桦想把这三个弄出来折腾未来人。 作为正常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出来的人,千字文宁桦就会前八句(看时几下的,那位大大没有灌水太多,只有八句),三字经也就看过一小半。 若是再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打开百度,把这些从头到尾扫一遍,可惜没有如果。 这是无法弥补的遗憾,谁让高考不考这个。 但是若是按照现代九年制教呢,他记得一年级的课本是…… “春雷和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呦,软了。” 宁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