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七) (第6/8页)

灾的发生”。(“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这是从“有孚”正反两个方面阐述其政治道理,既坚守,还是背离“有孚”其结果是两种的前途命运。

    《未济》的中心思想是表述“君子之光,有孚,吉”的政治理念。强调了“有孚”做为君子安邦治国的执政根本准则。“有了爱民为本,就有了上下的礼仪规范,若是丧失了爱民的原则,就如同过河水没了头顶,就引来的是灭顶之灾”(“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这是告诫统治者,应清醒的认识危险是来自于失掉爱民。也就是失去民心,就会推翻统治地位。这是教育君子时刻要牢记爱民是安邦治国的根本。

    《周易》里的“有孚”,无疑表述的是君子之治的执政原则。君子是治国的主体,而“有孚”则是治国主体施政的内容,即对“小人”实施的爱。这就是先儒建构的“民本”理念。

    从《周易》一书里的“有孚”之论来看,充分说明《周易》这部政治哲学,是要建构“道德之国”,而不是“上帝之国”,也不是专制之国。《周易》里的政治学说,是要建立和谐社会。而和谐的基础就是建立在“有孚”(爱)之上。“有孚”的政治内涵就是让“君子”(统治者)爱“小人”(被统治的百姓)。这就是后儒孔孟所讲的“仁政”(或“王政”),后儒用“仁爱”取代了“有孚”,但政治内涵则是一脉相承的。

    “君子”治国之道,是“有孚”,“有孚”成为“君子”执政的政治原则,方针,即遵循“有孚在道。”

    “君子”与“小人”之间建立起和谐,就是“君子有孚于小人”。这是实现社会和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