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五篇(七) (第1/4页)

    7

    我们还是回到《周易》一书四处涉及“筮”与“占”的文句。《蒙》里的“筮”说,只是个借来做比喻,并不是谈论筮卜的。《比》里的“筮”字同理也不是讲筮卜的。《颐》里的“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不但不是讲占卜,而且是反对占卜的。正是讲舍弃“灵龟”,而应面对客观的实际问题去对待。而《革》篇里“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这意思是:“大人以威如猛虎之势推行社会变革,不是靠占卜求问,而是靠爱,才能取得人民的拥护”。这无疑是反对不合时宜的东西,要与时俱进。正是体现了《周易》作者的理性与进步思相。

    综合而论,《周易》一书里虽然有四处涉及到“占”、“筮”的语句,使我们十分清楚的看到,两处是用“筮”意比喻某种道理。其它两例无疑表明对占卜的反对。“不占有孚”,“舍尔灵龟”正是代表了《周易》一书的理性。我们若打开留传下来的“八卦卜筮”之书,或是各种的“八字”,“风水”等书籍,都是在讲人事命运吉凶与如何通过推算而达到‘先知’。而《周易》是讲治国理民的政治道理。《周易》既不讲占筮,也不涉及占筮方法。虽然出现“灵龟”、“筮”、“占”字词,正是讲反对占卜的,怎能把《周易》看成是筮卜之书呢?因“占卜”是巫术的特殊形式,自然是建立在“有神”的观念上。因占卜与卜筮正是“天命观”的具体运用,即占或筮是通向神灵的中介,也是获取“知天命”的方法。当然这些是归于迷信的东西。而《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是建立在理性的思想上,并且《周易》里体现的是反对占卜。自然郭沫若以据“四项”,而认为《周易》为“古代卜筮的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