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七篇(三) (第1/5页)

    3

    历史进入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使用与商朝相比并无大的变化,同样的是青铜并没有使用在生产工具上。若说有变化的是,西周青铜礼器的最大变化是铭文有了发展。礼器成了维护西周封建氏族贵族统治大造舆论,进一步强化封建贵族统治权力工具。

    西周时期出现了列鼎制度,青铜鼎(礼器一种)用以表示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列鼎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时期,是先秦封建社会礼制的最突出的代表。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西周青铜乐器也有了飞跃的发展,青铜乐器也是贵族等级身份的象征。西周的青铜主要用于礼、乐器及车马器、兵器具,表明西周礼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个“连续性”的文化传承,而不是到了西周初出现了变革,正如胡厚宣先生所言:“故汉代及其以后旧籍从封建之制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世或更以前,此固不可信。然近儒谓封建之制,不特为周之所特有,且系周公之所独创者,亦不然也。

    盖今人每以中国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中国一切传统的文化礼制,大半皆由于周公之制礼。据吾人观之,周起西土,在早期几无文化之可言,及入主中土,乃全袭殷商之文化,几乎无所变革,故殷与西周实乃为一个文化单位,其剧变化不在殷周之际,乃在东周以来。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举凡周初之一切,苟非后世有意之傅会,则皆可于殷代得其前身也。”(《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胡厚宣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在很多方面继续着商代后期器物的作风。这是由于周人在商代接受了商文化的强烈影响,伐纣以后,殷商旧地更沿袭着那里的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