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四) (第2/5页)
,而无实质的道德内容。而《周易》一书里出现的“君子”已预设上了具体的道德内容。如: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 《谦》:“谦,亨,君子有终。”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劳谦,君子有终,吉。” 《解》:“君子唯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未济》:“君子之光,有孚,吉。” 这里的“君子”已设定上了道德内涵。《周易》已给“君子”预设进了道德规范。这里的“终日乾乾”,“谦谦”,“劳谦”,“君子之光”,都是属于道德的内涵。在《诗》里早期出现的君子均不见这种道德内容,正是《周易》一书赋予“君子”这一政治主体性的道德内涵,孔子只是继承发展了这一政治理念。 从最初的“君”到“主”,再到“君子”,是对“君王”情感化的过程演变,是思想者赋予理想君主的一种政治观。也是从神话“帝”(或上帝)到理性化的人间君王的思维过程。“君子”道德政治人格的建构,表明了哲学上的突破。正是《周易》完成了这一哲学的突破与转变。所以说《周易》一书建构出了一个崭新的政治理念,这个政治理念就是“君子”,即“君子之道”或“君子之治”。 《周易》一书里的“君子”是个政治概念,这是无疑的。不过《周易》一书里的“君子”是个特指或是泛指呢?是指周王,或是西周宗法之下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