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二) (第2/6页)
的史诗都体现的是修德以配天的政治理念。而偶见的“孚”字,现在学者均当“诚信”而译。当然传统上与现在的学者也把《周易》里出现的“孚”字作诚信解释。《周易》一书里已有大量的“孚”字出现,是远远高出《周书》和《诗》里出现的“孚”字。《周易》一书已把“孚”作为一个政治理念构建起来。是《周易》作者取代旧的政治理念,即“旧德”(以德配天)思想。而构建出了全新的政治理念,即儒家民本思想的诞生。 在西周初期是让君主修德,其目的是配合天命,而永保统治基业。而《周易》里是让“君子”(即“有国有家者”)“有孚于小人”,即让统治者关爱百姓。这是修德由上转下,即道德的目的不再是去配合天命,而是配合百姓。《周易》作者真正地是把哲学“从天上请到地上”,《周易》关心的是社会政治问题,而不是上帝(即“天命”)的问题。 《周易》里的“有孚”(或“孚”),是“君子”以爱治国的政治核心。 我们现把《周易》一书里有关“孚”说列引如下: 1.《需》:“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2.《讼》:“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3.《比》:“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4.《小畜》:“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5.《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6.《大有》:“厥孚交如威如,吉。” 7.《随》:“随有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