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三十七) (第3/4页)
担忧,吉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富有,小康了,即百姓富足了,国家自然也就强盛与稳定了。看来富国先富家富民,这是《周易》里的政治思想,也是真理。 “有孚威如,终吉。” 这最后句子已然是归结到《周易》构建的政治理念上,即治国方针上应遵循“有孚”(“爱民”)的政治行为准则。“有孚”是《周易》里构建的政治理念,即先儒架构的“民本”思想。“有孚威如,终吉”的意思是说“有了爱,就有了威信,最终都是吉祥如意。” 这是讲家庭的道理而归结到国家的政治道理,目的是为“君子”提供的政治谋略。但也不可否认《周易》作者并不反对“王制”制度,不过作者希望的是“君子”共治天下的“王制”体制,即“松散型”王制体制,而不是专制的王制制度。所以,“民本”思想早在《周易》一书里就给确立了起来,而不是后儒孔子所架构。只是孔子继承与发展了《周易》里的“民本”思想。《周易》虽认同“王制”,但无“王权”思想,这是与后儒的政治理念所不同。自孟子到韩非子这些后儒者(严格的说,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都是“王权”思想的鼓吹者,都可称为“儒者”),包括战国末期出现的《老子》一文里的思想,无疑是王权主义的倡导者与理论完善中。一直到后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里的“儒者”对“王权”思想是不断的巩固与强化。再也没有像《周易》之学那样,出现哲学上的突破。在中国历史上《周易》是一次哲学突破,突破了西周的神学与天命思想,从思想上引向了人文与理性。自《周易》以后,再没有了哲学的突破,只有注释“六经”,而强化王权思想,才使中国的王权专制制度不曾中断。这正是再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