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三) (第2/5页)
恐惧,而把自身寄托于神明,从而消除了自身的能动性。《周易》里的忧患目的是让统治者(君子)时刻觉醒,而提高执政与自身命运的警惕性。而转化忧患的根本出路在于“君子”的道德性,这就是《周易》政治哲学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对其后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是对“君子”道德性(“内圣”)建设的诸多内涵所作的简单分析。那么,《周易》里所建构的“君子”理念在“外王”上,即政治践行上为“君子”设定所遵循的准则又是什么呢?也就是“君子”的执政方略是什么? 《周易》一书六十四篇可以说都是为“君子”在政治践行上阐述的政治方略。 “易为君子谋”。《周易》一书就是为“君子”讲述安邦治国的政治谋略。是为“君子”安邦治国上设定了诸多应遵循的政治原则,即“君子”在治国理政上,所遵循的原则策略。 《周易》开卷第一篇《乾》,就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从“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到“见群龙无首,吉”。是以龙隐喻“君子”政治之为的方法策略。但“君子”政治目的是“飞龙在天”,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君子”政治目的,也是“君子”应遵循的一项原则。 《周易》一书为“君子”又设定了诸多施政上应遵循的政治原则,以下我们来分析“君子”在治国安邦上应遵循哪些政治原则: 1、“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君子无首,吉” 《乾》篇是以龙比喻君子之为,君子终于一步步从“潜龙”到“见龙”(崭露头角),这是个不断进取(君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