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二篇(十三) (第3/5页)

终日乾乾)而达到成功的位置(“飞龙在天”),终于实现了“君子”之治的理想作为。“利见大人”,指出现了有作为的人物。“君子”的最终是要在政治上大显身手,要大有作为。《周易》里的“君子”是积极有为进取的理想治国者。“君子”不是潜伏着,隐埋着,不出来为政,而是不断进取,有为,达到安邦治国的位置上。但《周易》又是为“君子”讲政治谋略的书。所以“君子”也不应在政治上“过及”,即“亢龙有悔”。“君子”是安邦治国的主体,是应在其位,而谋其政,不是不为,也不能过为。政治上的追求是“飞龙在天”,但“君龙无首,吉”,则是“君子”应遵循的政治原则,即君子们应各守其位,共同治理好这个天下,而不是争当第一。说白了,“君子”不要争霸于诸侯,“君子”应共同维护分封的‘天下’。

    2、“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这也是一个应遵循的政治原则,这一政治原则之意是:“分封诸侯,立卿大夫的爵位,没有身份资格的百姓是不能享有。”本句话是出现在《师》篇里的最后一段内容。“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这里的“大君”,应指有大德之君,这里并没有说是“周王”或“周天子”。《周易》一书里没有直接点出过“周王”或“周天子”的称呼。西周是文王开创的基业,周人建立周朝实行的是宗法分封制,把所谓的“天下”分割分封给氏族血缘身份成员。“周王”拥有都城的王畿地区,“王”的血缘氏族成员分封到各地(包括有功的功臣,及异姓建立姻亲关系),形成‘天下’诸侯拱王的一种政体。“周王”名誉上成为‘天下’的主,诸侯为一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